公益行业发展趋势

2019-05-02

2018年,民政部及相关部委共出台了21项公益慈善领域的法规政策,着力促进公益慈善事业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社会组织进入平稳发展时期,2018年新增社会组织70978个,总数达到792016个。其中新增基金会760个,总数达到6882个;慈善信托创新发展,截至2018年底备案数量达到136单,资金规模近20亿元;慈善捐赠稳定增长,互联网筹款增长迅速;志愿服务规范化发展,注册志愿者总人数突破1亿人,服务时长达到13.02亿小时。

2018年是《慈善法》实施以来的第三年,公益慈善行业进入平稳发展的阶段。《慈善法》的各项配套政策陆续落地,规章制度逐步完善,2018年的政策着力点主要是慈善行业公信力建设和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社会组织和慈善组织的数量平稳增长;慈善信托作为一种新的慈善方式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慈善募捐和志愿服务也进入平稳增长的阶段。


一. 全年出台20多项政策,促进公益慈善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民政部及相关部委共出台了21项公益慈善领域的政策文件(见表1),经过分析发现,这些政策文件的核心在于促进公益慈善事业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二. 社会组织平衡增长,慈善组织发展东部领先

1. 社会组织平稳增长,增长速度趋缓

从社会组织整体数据来看,2014-2018年我国社会组织保持比较稳定的增长,每年的增长数量都在7万个以上,2016年达到顶峰,一年内增加了83,921个社会组织,2017和2018年新增数量有所下降。从增长率来看,社会组织年度增长率从2014年的19.76%下降到2018年的9.84%,增长率首次跌破了两位数。从民政部登记的社会组织来看,无论是数量还是增长率都有显著下降

2.基金会增长较快,东部地区发展较快

从监测数据来看,我国基金会数量增长较快,从2014年的3,859个增长到2018年的6,882个,年均增长率超过15.56%。每年增长数量从2014年的596个,到2016年的832个达到顶点,近两年略有回落

从地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基金会数量遥遥领先,截至2017年底东部地区省份共有基金会3,930家,占当年所有基金会的64.19%;东北地区省份共有基金会299家,占当年基金会总数的4.88%;中部地区省份共有基金会785家,占当年基金会总数的12.82%;西部地区省份共有基金会895家,占当年基金会总数的14.62%。

从各省份每十万人拥有基金会数量来看,大部分东部省份排名比较靠前,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北京(2.8)、上海(1.76)和浙江(1.04),与经济发展水平大体上呈现正相关关系,只有山东和河北的排名在26和31名,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西部省份表现较为突出的是宁夏(1.04)、青海(0.53)和西藏(0.53),宁夏与浙江排名并列第3,青海和西藏并列第9名。

3.慈善组织有序发展,东部地区占比超过六成

2016年《慈善法》颁布后,慈善组织登记认定工作开始有序推进,2016年全国共登记认定了708家慈善组织,2017年认定了2,032家,2018年登记认定了2,545家。

从地域分布来看,2016年东部地区各省份有慈善组织545家,占所有慈善组织的76.98%;2017年东部地区省份有慈善组织1,723家,占所有慈善组织的62.88%;2018年东部地区各省有慈善组织3,221家,占所有慈善组织的60.94%,连续三年占比超过六成。


三. 慈善信托创新发展,资产总额近20亿元

2016年颁布的《慈善法》对慈善信托进行了单独规定。2017年7月,银监会、民政部联合印发《慈善信托管理办法》,该办法为我国慈善信托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支持。2018年,第十届“中华慈善奖”首次将慈善信托纳入评选范畴,这些政策措施有效促进了我国慈善信托事业的发展。

1.慈善信托备案136单,资产规模近20亿元

截至2018年底,我国慈善信托备案总数为136单,慈善信托财产总规模达到19.9亿元。

从历年备案数量来看,慈善信托从2016年的21单增长到2018年底的136单,增长了近6倍;从备案的慈善信托资产规模来看,从2016年的18,829.6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199,757万元,资产规模增长了9倍多。

从每单慈善信托资产规模来看,规模最大的是2018年6月份备案的鲁冠球三农扶志基金慈善信托,备案资产为股权,资产规模按备案时的价格计算高达6亿元。资产规模最小的是2018年11月份备案的陕国投•小小志愿者在行动慈善信托计划,资金规模只有0.82万元。每单慈善信托平均金额为1468.8万元。

2.东部地区备案数量占六成,资产规模占比近九成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国共备案了136单慈善信托,备案数量最多的是北京市,为19单;河北、辽宁、吉林、湖北、湖南、广西、西藏、宁夏和西藏尚无慈善信托备案。备案金额最高的是浙江省,为93,284万元。

从区域分布来看,慈善信托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东部10省份共计备案了81单,接近全部备案信托的六成,占了59.56%,备案金额更是占到了89.40%;东北地区3省份共计备案了1单,金额为50万元,只占全部备案金额的0.03%;中部地区6省份共计备案了18单,金额13641万元,占备案金额的6.83%;西部地区12省份共计备案了36单,金额7476万元,占备案金额的3.74%。

3.企业和慈善组织占委托人的六成,信托公司占受托人比例高达86%

慈善信托委托人类型较多,包括企业、慈善组织、自然人、信托公司、政府、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及混合型,也有部分慈善信托未披露委托人。

从各类型慈善信托委托人数量来看,企业、慈善组织和自然人是最主要的委托人,在136单慈善信托中企业占41单,占比30.14%;慈善组织占37单,占比27.2%;自然人占18单,占比13.23%,三者合计占比70.58%。从受托人情况来看,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的有118单,占比86.76%;慈善组织作为受托人的有8单,5.88%;慈善组织和信托公司双受托人的有18单,占比13.23%。按照《慈善法》的要求,慈善组织和信托公司都可以担任慈善信托的受托人,但从数据来看慈善组织担任受托人的情况远远低于信托公司,主要原因在于慈善组织缺少动力及开立慈善信托银行专户方面存在困难,显然信托公司在这方面比慈善组织更有优势。

4.扶贫成为慈善信托的最主要目的

从慈善信托设立目的来看,排名前五位的目的分别是公益慈善*、扶贫、环境保护、教育发展和医疗救助。明确以扶贫为目的的慈善信托达到46单,占比33.82%,以公益慈善为目的的慈善信托也大多包含扶贫的内容,估计实际上扶贫及扶贫相关的慈善信托占比会达到50%以上,成为当前慈善信托设立的最主要目的。


四. 慈善捐赠稳定增长,联网筹款增长迅速

1. 慈善捐赠达历史较高水平,年度社会捐赠额连续超过1400亿元

《慈善法》于2016年3月颁布,同年9月实施,从全国接收捐赠情况来看,法律实施两年以来,社会捐赠总额保持历史较高水平。据《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8)》,我国2015年、2016年、2017年慈善捐赠总量分别为1215亿元、1458亿元和1558亿元。近两年社会捐赠总额持续保持在1400亿元以上,显著高于2015年以前的捐赠总额。

2. 民政部指定互联网募捐平台依规运营,筹款总额超35.7亿

两年来,互联网募捐蓬勃发展,民政部2016年9月公布第一批13家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2018年6月公布第二批9家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截至目前,除中国慈善信息平台、基金会中心网退出外,民政部指定的平台已有20家,其中5家平台由社会组织(4家基金会、1家社会服务机构)运营。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首批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总筹款额超过35.7亿元,有98.2亿人次网民关注和参与。筹款金额前三名的平台分别为腾讯公益(20.40亿元)、蚂蚁金服(8.07亿元)和淘宝公益(4.65亿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