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证券私募基金你要注意哪些?

2019-06-05

到目前看来,2019年中国A股市场经历了一个完整的过山车表现,从年初的回暖到4月下旬的大幅回撤,让私募证券基金市场进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根据《2019年中国证券私募基金一季度行业研究报告》数据统计,2019年一季度总共发行新私募证券投资基金2372只,其中仅3月份就发行1120只,创下近一年以来的新高。而由于行情回暖,市场赚钱效应明显,产品清算数量大幅度下降。

(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截至2019年月)

据统计,在4月下旬的大幅回撤以前,超过90%的股票策略私募基金都取得了正收益。但是,在当下能赚钱,并不代表能持续赚钱,根据统计数据,在年月日之前发行的股票型私募基金,成立到2019年4月并取得了30%收益率的,仅有31只。对比每年的发行数量,这个比例真是小的可怜,要知道仅在2015年,就发行了一万多只证券私募基金。那么,在证券基金的选择上,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这样一个道理:一个基金产品得以持续赚钱,在于产品的策略有效、投资经理的能力出众。产品短期赚钱却可能因为运气、及其他特殊原因。

打个比方,我们将一个基金产品比作一栏子鸡,10个投资者共同持有这一栏子100只鸡,并由基金经理这个饲养员来喂养。鸡场的产出最主要的自然是看饲养员的喂养能力以及是否尽心照料。如果基金经理即饲养员经验丰富,且精心照料每只鸡,鸡心情大好就能产出更多的蛋;相反,饲养员养鸡能力差,根本不懂几时喂食,温度几何,蛋没生出来,可能还饿死冻死了几只鸡,也就造成了基金的亏损。

反映到基金经理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词:选股、择时。选股就像是基金经理选鸡苗的能力,选的小鸡好,就会更健康,产蛋更多。择时就像是基金经理选择什么时候养鸡,什么时候喂食,节奏掌握的好,小鸡的长势可能也更好。

除了饲养员养鸡的能力外还有影响鸡场产出的因素么?当然有,比如运气。有些基金经理选股及操盘的能力并不好,但可能正好遇上某只重仓股正好被借壳,导致了净值的大幅上涨,就好比鸡场里的鸡苗中其实隐藏了一只凤凰,长大了才发现原来点子正撞大彩了,得到的是凤凰蛋而非鸡蛋。然而,这种运气的持续性就很差了,这位饲养员在照料下个鸡场时可能业绩就会大降。

举个例子,某券商一款100万起买的小集合量化对冲产品在13年12月前持有一些停牌前的长航凤凰股份,之后长航凤凰一直到15年12月18日才复牌。众所周知,15年下半年发生多次大跌,投资者信心受到极大打击,同样带动了基金赎回潮。该量化基金同样不可避免的被一波赎回,导致长航凤凰的被动持仓大比例增加。等没赎回的投资者在长航凤凰复牌后一看,基金净值居然惊喜的上升了20%。而某券商也借机开放产品,利用15年下半年来产品不降反升的亮眼业绩吸引投资者申购。待投资者受亮眼历史业绩诱惑买入后,才痛苦的发现基金完全不复当年之勇。

另外,一些特殊情况也会导致净值的莫名变动,比如发生大额赎回时,赎回费会回补净值的大幅上升。

这就好比投资者从鸡场拿回了鸡,但是要拿回鸡必须留下一只作为退伙费。如果上述例子中,我们的10位投资者中有9位投资者赎回了鸡,每人留下一只作为退伙费,最后一个投资者将惊喜的发现自己的鸡从10只变成了19只。

这样奇葩的事件也发生过多次。比如15年某公募基金,简称A基金的投资者中有一个体量很大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A基金在15年6月大跌之后,从1.72元左右跌至1.3元附近,持有的投资者们欲哭无泪,纷纷赎回。然而,奇迹在7月13号发生了,A基金突然一天涨了13.08%,当日上证指数仅涨了1.06%。原因是那个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在前一日赎回缴纳了大笔的赎回费,导致还持有A基金的投资者大赚一笔。这样的情况显然也不会经常发生,如果会员在碰到此类基金时也应主动回避。

总结:判断一个产品好坏的理由是基金策略的有效及基金经理长期的管理能力;而一些其他原因造成产品的暂时上涨都不应该作为购买产品的理由。

返回